孢子捕捉儀是一種新型的植物病理學設備,廣泛應用于農業(yè)、林業(yè)、園藝等領域。它的作用是在不同的環(huán)境條件下捕捉病菌孢子,通過對孢子的種類和數量進行分析,幫助農民及時診斷植物病害,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。
孢子捕捉儀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特別設計的貼片,將空氣中的孢子粘附到貼片上,然后利用分析技術對孢子的種類和數量進行定量分析。這樣,就可以快速診斷植物病害,并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。
孢子捕捉儀的應用有多個方面的優(yōu)點。首先,它可以準確捕捉不同種類的病原體孢子,從而實現快速、有效的病害診斷。其次,它的操作簡單,只需要將貼片稍加處理即可進行分析,無需耗費太多人力物力。此外,孢子捕捉儀的結果可靠,能夠提供植物病害監(jiān)測和預測方面的有用信息,對于農業(yè)生產和科學研究都非常重要。
具體來說,孢子捕捉儀在病情測報中可以發(fā)揮以下幾個方面的作用:
1. 快速準確診斷病害
利用孢子捕捉儀可以實現對植物病害的快速診斷。無論是在病初期還是病晚期,只要存在病原體孢子的釋放,就可以通過分析孢子的種類和數量來確定病害類型和嚴重程度。這樣,可以更加準確地確定防治方案,并及時采取控制措施。
2. 預測孢子的飛行路徑
孢子捕捉儀可以采集空氣中的孢子,借助其數據分析功能預測孢子的飛行路徑,幫助農民更好地了解病原體孢子的傳播規(guī)律。如果在農田中安裝大量孢子捕捉儀并通過分析孢子飛行數據,就可以建立一個完整的病害傳播模型,從而更好地指導農民進行防治。
3. 增強農民的病害防治意識
通過使用孢子捕捉儀,農民可以更好地了解植物病害的發(fā)生規(guī)律和孢子傳播情況,增強其對病害的認識,提高預防和控制病害的意識。這樣可以幫助農民及時對病害進行處理,減少病害的發(fā)生和擴散。
4. 促進病害防治科學化
利用孢子捕捉儀可以采集到大量的病原體孢子樣本,還可以通過分析得到詳細的病害數據,從而進一步推動病害研究的科學化。此外,孢子捕捉儀的使用也可以支持對農業(yè)病害防治技術的改進和提升,推動農業(yè)生產的科學化和綠色化發(fā)展。
綜上所述,孢子捕捉儀在病情測報中具有重要的作用。它能夠準確捕捉植物病原體孢子,實現快速、有效的病害診斷,并幫助農民制定科學的防治策略,降低病害帶來的經濟損失和環(huán)境風險。
孢子捕捉儀可以檢測到的那些病毒以及危害
1、稻瘟病是水稻上重要的病害之一,病原是半知菌引起的一種真菌病害。稻瘟病分布廣,危害大,常常造成不同程度的減產,還使稻米品質降低。
2、水稻白葉枯病,它是水稻中、后期的重要病害之一,發(fā)病輕重及對水稻影響的大小與發(fā)病早遲有關,抽穗前發(fā)病對產量影響較大。
3、稻細菌性條斑病,在水稻葉片上,病斑初時為暗綠色水漬狀半透明小斑點,以后形成一條條暗綠色至黃褐色條斑,很快在葉脈間伸展。條斑可擴大到寬約1mm,長約10mm以上,其后轉為黃褐色。發(fā)病嚴重時,病斑融聚呈不規(guī)則的黃褐色至潔白色斑塊。病株矮縮,葉片卷曲,烈日下卷葉更明顯。
4、稻紋枯病發(fā)生普遍,也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。從苗期到穗期都可發(fā)生,尤以分蘗盛期至抽穗期危害重,主要危害葉鞘,次為葉片和穗部。稻紋枯病是受真菌寄生引起。病菌的無性時期產生菌絲和菌核,有性繁殖體是擔孢子。
5、稻惡苗病又稱白稈病,是水稻地上部的一“種真菌病害。從秧苗期至抽穗期均可發(fā)病。病株徒長,瘦弱,黃化,通常比健株高3~10厘米,極易識別。病株基部節(jié)_上常有倒生的氣生根,并有粉紅色霉層。
6、稻黑色菌核稈腐病是水稻成株期莖基部的一種真菌病害,又稱水稻莖朽腐或小球菌核病。病菌侵害莖基部葉鞘,形成橢圓形或紡綞形黑色斑,后擴大至整個葉鞘,莖稈上也有大塊黑斑,后期的莖基部腐爛,植株青枯,莖腔內有大量小球狀黑色顆粒狀的菌核。
智能孢子捕捉系統的作用主要
1、提高病害測報的準確性與效率
在以往監(jiān)測工作中,人工操作存在很大的弊端,容易產生誤差和效率低下,而將物聯網孢子捕捉儀可以很好解決這個問題,為病害提供準確有效的測報,有利于正確對病害進行防治。
2、方便植保人員進行研究分析
病害種類繁多且復雜,因此病害統計的數據是非常龐大,人工方式調查不利于對病害進行分析,而物聯網孢子捕捉儀可隨時捕捉孢子,方便植保人員進行統計研究。
3、減輕工作強度
在沒有物聯網孢子捕捉儀測報之前,是以人工進行調查,將發(fā)現的病害記錄下來進行統計,不僅工作量大,而且效率低,影響病害測報的水平。而物聯網孢子捕捉儀是通過物聯網進行自動捕捉分析,不僅減輕了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,還能有效提高測報水平。
孢子捕捉儀在綠色植保的用法
1.監(jiān)測位置:水稻孢子捕捉儀放置在稻瘟病誘發(fā)圃中或每年稻瘟病發(fā)病重的地塊,遠離房屋、林帶、樹木等高層障礙物300米以上。
2.監(jiān)測方法:取一載玻片,用注射器吸取0.5毫升粘膠(粘膠由100mL四氯化碳加10g白凡士林溶化而成,裝入密封瓶內備用),均勻的滴在載玻片中18mm*18mm內,每天下午5-6點將帶粘膠的玻片放入水稻孢子捕捉儀的玻片槽內,定時器定時凌晨2時將水稻孢子捕捉儀打開。捕捉2小時,早晨收片,鏡檢。
3.鏡檢方法:每天鏡檢觀察孢子數量的增減變化,用10×10倍生物顯微鏡計數18×18mm范圍內的分生孢子數量,做好記錄。
孢子捕捉儀可檢測疫病、銹病、腐病、霉病、白粉病、葉斑病、蔓枯病、褐斑病、菌核病、黃萎病、黑點病、銹果病、鳳梨病、枯條病、露菌病、立枯病、輪斑病、瘡痂病、赤星病、穿孔病、紋枯病、炭疽病、葉枯病、白絹病、輪紋病、角斑病、潰瘍病、赤衣病、嵌紋病、黑穗病、病毒病、白紋羽病等病情。植保人員熟練掌握水稻孢子捕捉儀的用法,可以更好的監(jiān)測田間這些植物病害的發(fā)病情況,預測病害的發(fā)生和流行趨勢,及時發(fā)出預測預警,為植物病害防治提供可靠的技術依據。
孢子捕捉儀的使用步驟
1、固定式:打開孢子捕捉儀柜門,關掉電源開關,抽出載玻器,放上(或更換)表面涂有適量凡士林的載玻片,然后放入孢子倉,打開電源開關。一定時間內取回載玻片放在顯微鏡下觀測。
2、車載式:(1)電源為充電式,輸出電壓為DC12V;(2)使用前先將電瓶進行充電,充電時先將充電插頭插在儀器充電插座上,然后再將充電器插到AC220V電源插座;(3)使用時,抽出載玻器夾,放上表面涂有適量凡士林的載玻片(涂面向上),然后插入儀器倉口內;(4)將設備置于運動的載體的鐵制平面上,打開磁性表座開關;(5)打開電源開關,使本機工作;(6)在監(jiān)測區(qū)域內一定時間下取回的載玻片放在顯微鏡下觀測。
3、便攜式:(1)電源為充電式,輸出電壓為DC12V;(2)使用前先將電瓶進行充電,充電時先將充電插頭插在儀器充電插座上,然后再將充電器插到AC220V電源插座上;(3)使用時,抽出載玻器夾,放上表面涂有適量凡士林的載玻片(涂面向上),然后插入儀器倉口內;(4)放于被監(jiān)測區(qū)域,打開電源開關,使本機工作;(5)一定時間內取回載玻片放在顯微鏡下觀測。
15903880052
掃一掃 關注我們
掃一掃 抖音關注